《风景园林》2023-08专题导读 | 公共空间更新设计
全文刊登于《风景园林》2023年8期 P12-50
随着城市和乡村进入由增量建设转向存量更新的阶段,渐进式的微更新成为城乡公共空间更新和改造的主要模式。以公众参与为基础、小微公共空间及其设施为改造对象的局部更新方式,成为当前的更新趋势。本期专题围绕“公共空间更新设计”,在多学科多专业视角下,共同探讨城市和乡村公共空间更新设计的多元思考和多解途径,力求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多维解读公共空间更新设计,为城市和乡村的公共空间更新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借鉴。本期专题内容涵盖城市和乡村公共空间更新设计的机制、模式、案例等多个重要方面,对公共空间更新设计的多元特性进行阐述和探讨。
——本期专题主持人: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侯晓蕾教授,本刊特约编辑
城市更新进程中剩余空间的挖潜利用途径——以桥下空间为例
侯晓蕾
Keywords
关键词
风景园林;城市更新;剩余空间;挖潜利用;城市公共空间;桥下空间
查看开放科学计划
在当前城市存量更新阶段,民众对于公共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促使城市空间逐步挖潜利用。城市剩余空间是城市治理中的系统性复杂问题,也是“十四五”期间城市存量更新的重要议题。研究以问题为导向,以人为本,从剩余空间的现状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对其概念范畴、类型特点、更新手段等方面的分析和评价,以桥下空间为例,系统提出剩余空间的综合更新途径。
”1 剩余空间的概念界定和类型特点
1.1 剩余空间的概念界定
1.2 剩余空间的类型特点
2 剩余空间挖潜利用的问题和意义
2.1 城市剩余空间的现状问题
2.2 剩余空间挖潜利用的意义
3 城市剩余空间挖潜利用的更新方式
3.1 城市剩余空间的连接
3.2 城市剩余空间的赋能
3.3 城市剩余空间的治理
4 城市剩余空间挖潜利用的更新实例:桥下空间
4.1 城市剩余空间挖潜利用的更新途径
4.1.1 场所研究和空间分析——审慎分析空间的问题和使用类型
4.1.2 空间辨别与调研评估——结合公众参与进行空间现状评价
4.1.3 空间重组与设计介入——制定空间更新的发展策略
4.2 桥下空间挖潜利用的更新途径
4.2.1 桥下空间的现状问题和使用类型
4.2.2 桥下空间的现状综合评价
4.2.3 桥下空间更新的发展策略
5 结语
剩余空间的类型特点
桥下剩余空间的现状问题
城市微更新中治理共同体意识形成机制——以社区花园为例
刘悦来 谢宛芸 毛键源
Keywords
关键词
城市微更新;社区治理;共同体意识;社区营造;社区花园
查看开放科学计划
本研究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明路街道参与式社区规划与治理为例,搭建起“更新治理—参与行动—共同体意识”的参与促进认知形成分析框架,为意识培育提供可行的参与式行动路径,并为优化城市微更新中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方式提供一种工作模式参考。
”1 城市微更新中基层治理共同体意识相关研究
1.1 共同体及其意识研究的居民参与行动转向
1.2 社区花园中的共同体:花园空间转向责任空间
2 治理共同体意识分析框架
3 实证研究:居民基层治理共同体意识主导下的社区花园建设
3.1 行动环境:社区花园及其在地自组织类型和参与方式
3.2 行动结构:“意识认知—实践转换—情感反馈”的居民全过程参与行动
3.2.1 参与前期:认知培育是引导居民基层治理共同体意识萌芽的主观基础
3.2.2 参与中期:实践转换是促进居民基层治理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客观基础
3.2.3 参与后期:情感反馈是锚固居民基层治理共同体意识的客观基础
3.3 客观保障:居民参与行动的组织结构及制度支撑
3.3.1 居民参与行动的组织结构支撑
3.3.2 居民参与行动的制度支撑
4 共同体意识下的城市微更新意义
4.1 实证总结
4.2 共同体类型研判
4.3 社区-街区发展共同体的必然趋势
5 结语与展望
2019—2022 年东明路街道社区花园发展及其辐射范围
居民参与建设社区花园的申请流程
协作陪伴式乡村公共空间更新——以马岔村十二年建设为例
穆钧 常竹青 蒋蔚 录维维
Keywords
关键词
乡村建设;公共空间更新;乡村社区;村民活动中心;乡村社区治理
查看开放科学计划
传统自上而下、以政府或设计师为主导的项目运行模式难以应对乡村公共空间多要素交叉关联与可持续更新发展的现实挑战。本文以马岔村及其村民活动中心项目开展的12年工作为例,对全过程多学科交叉和多元主体参与的组织模式进行了梳理和阶段总结,为乡村公共空间更新建设提出了可供借鉴的经验与案例。
”1 乡村公共空间的变迁与更新建设挑战
1.1 乡村公共空间的本质属性
1.2 乡村公共空间的近代变迁
1.3 乡村公共空间更新面临的核心挑战
2 项目组织与建设定位研究
2.1 项目组织模式
2.2 村民公共服务与活动需求
2.3 村民活动中心的潜在价值挖掘与建设定位研究
3 设计与施工建设
3.1 以可持续运营为导向的功能空间构成与设计
3.2 多元参与下的施工建设
4 运营扶助与动态发展
4.1 社区动员与运营启动
4.2 乡村自组织能力的培养与社区凝聚力的重塑
5 结论
中心功能构成与布局
总平面图
多元重塑激活内生动力——小城镇旧城更新的永新实践
周超 林箐* 王向荣 郑小东
Keywords
关键词
旧城更新;景观设计;小城镇;多元合作;有机更新;江西省永新县
查看开放科学计划
以江西省永新县旧城更新为例,采用多元主体参与的方式,通过建筑更新、街道更新、公共空间设置、滨水绿地建设等措施,在尽可能保持原状建筑和城市肌理的情况下植入新的功能与空间。实践一方面解决了破、危房带来的安全与风貌问题,另一方面以低造价、实用性的更新原则提升了老城的物质环境,保存了古城的历史文化并且满足于当代的生活需求,延续了场所精神,促进了文化的复兴与经济的发展。
”1 旧城更新的时代转型
2 小城镇旧城更新的困境
2.1 更新定位不清
2.2 缺乏资金来源
2.3 更新主体不明确
2.4 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不足
3 永新旧城的现状问题
3.1 社会经济基础薄弱
3.2 建筑陈旧破败
3.3 街道杂乱无序
3.4 公共空间缺乏
3.5 城市与河流疏离
4 永新旧城更新的策略及方法
4.1 多元主体协同聚力
4.2 建筑更新改善空间界面
4.3 街道更新提升步行体验
4.4 公共空间激活旧城生活
4.5 滨水绿地缝合城市与河流
5 更新成效
5.1 物质环境的提升
5.2 场所精神的延续
5.3 文化的复兴与经济的发展
6 结语
永新旧城更新模式
幸福街部分现代风貌建筑立面改造措施
从空间设计迈向社会设计:剩余空间微更新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探究
李佳敏 杨震*
Keywords
关键词
城市更新;剩余空间;微更新;社会设计;公共空间;日常生活;接近性
查看开放科学计划
社会设计视角下,剩余空间问题本质是社会网络的不协作,表现为实体上缺乏活力和认知上被忽视,需要依赖社会创新力量有针对性地进行社会网络修复。本文探索了社会设计在微更新实践中如何调整传统认识论和方法论,从而引导传统空间设计迈向社会设计。
”1 社会设计视角下的剩余空间微更新
1.1 城市剩余空间的特征及问题辨析
1.2 社会设计概述及其与公共空间更新的联系
1.3 社会设计对于城市剩余空间问题的解读
2 基于社会设计的剩余空间微更新认识论
2.1 为谁而设计
2.2 与谁一起设计
2.3 由谁来设计
3 基于社会设计的剩余空间微更新方法论
3.1 视野聚焦:关注真实、具体的日常生活
3.2 方向把握:以“接近性”为空间设计标尺
3.3 平台搭建:多元参与平衡空间利益
3.4 制度保障:空间设计同步社会机制创新
4 社会性唤醒:从空间设计迈向社会设计
剩余空间微更新认识论思考建议
剩余空间微更新方法论行动建议
相关阅读:
《风景园林》2023-08刊首语 | 郑曦:公共空间更新设计
学术主持人与您聊新刊 | 《风景园林 》2023-08 公共空间更新设计
完整深度阅读请参看《风景园林》2023年8期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店铺购买
微信编辑 刘芝若
微信校对 李清清
审核 曹娟
声明
本文版权归本文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欢迎转发